医疗安全

基于“心肺交互”的无创循环监测指标评估容量反应性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05-22 点击:19

容量管理是围术期及急危重症领域诊断和治疗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容量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上常用于判断容量反应性的指标主要为基于“心肺交互”作用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每搏量变异度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脉压变异度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传统监测中,这些指标均为有创操作,且存在一定的感染发生率 。
近年来,随着舒适医疗的不断发展,“心肺交互”指标的监测手段逐渐由有创向无创发展,越来越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都可以通过无创监测获得。今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就基于“心肺交互”的无创循环监测指标在《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对CNAP和超声两种无创技术评估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限于篇幅,仅分享CNAP评估容量反应性部分,需要原文的老师请文末留言。

图片


CNAP的临床应用
CNAP通过双指套采集血流量信号并袖带校准,根据血管卸载原理获得血压节律和血压波形,消除血管收缩伪差,结合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得到实时、连续的SVV、PPV等参数。多项研究证实,CNAP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无创血压并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其所测量的SVV、PPV等参数也可以用于评估重症患者和手术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CNAP应用于ICU患者

Wagner等纳入收治于ICU的38例患者(包括休克、肝衰竭、择期手术患者),将CNAP与有创监测系统相比较,发现CNAP所测得的CO结果较为可靠。Monnet等对ICU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前后的PiCCOPPV和CNAPPPV进行比较,发现CNAPPPV容量反应性有预测价值。在大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ICU患者中,CNAP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及时显示循环功能的变化,通过这种无创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


CNAP应用于手术患者

基于“心肺交互”理论的CNAP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手术患者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Renner等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CNAP所测量的PPV与PiCCO测量的PPV一致性为91%,可以相互替代。最近一项研究也证实了CNAPPPV预测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较高。


图片

CNAP无创PPV--容量管理好帮手

CNAP无创PPV,作为无创监测的代表,为临床容量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CNAP因其准确性高、操作简单、90s快速出数据、无耗材等优势,利用CNAP可进行低成本的容量管理,以完全无创,舒适化无伤害为患者带来最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