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

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冲突:能不能去一楼做CT?

发表时间:2014-08-01 点击:1490

  三九脑科医院3楼手术室内,主刀医生和麻醉医师发生了一起争执。双方各持己见,陷入僵局。
  手术台上,一名23岁的年轻男性,因为在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导致失去了自主行动能力,等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
  正是手术开始准备阶段,刚刚完成常规的麻醉诱导——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并首先在左手连上了CNAP血压监测系统。这时还未进行有创动脉穿刺。
  此时,主刀医生突然发现病人的瞳孔比术前记录的明显变大,怀疑有脑出血的可能。需要确认病人是否出现脑出血。他果断说:
  “马上安排,立即进行CT检查!”
  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如果出血范围较大或位于脑干,则会出现伤后持续性深度昏迷,死亡率常较高且发生较快;死因常为脑干损伤出血、脑疝形成——这种出血即使经过手术治疗,死亡率也较高。
  但麻醉科主任不同意,极力不主张这个时候进行CT检查。
  “不行!从这里出去到CT室,来回途中出了意外,谁负责?!”
  听到这话,主刀医生沉默了。
  首先,病人已进入麻醉状态,在手术室内,若要去做CT检查,需要从三楼手术室转移到一楼CT检查室。在这个转运过程中,已进入麻醉状态的病人可能会发生意外,会增加救治风险。第二个原因,从法律层面上——在手术过程中,出了手术室后造成的一切人身安全和医疗风险,都将由麻醉医师全权负责和承担。第三,考虑到病人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其瞳孔放大有可能是麻药副作用。因此,麻醉科主任则极力不主张转移进行CT检查。
  况且,从三楼到一楼,兜兜转转,病人转运过程中若得不到任何关于生命体征参数(如:血压、心率等)的监测,是对病人极度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无论是主刀医生还是麻醉主任,最大出发点都是为了救死扶伤,保证手术质量。
  但是,矛盾出现了,怎么办?
  经神经科主任和主刀医生讨论,最后决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脑出血对病人手术中和手术后带来的死亡风险,要对病人进行CT检查。
  怎么办?紧蹙眉头的麻醉科主任,听到旁边的助手提醒:
  “主任,这台CNAP,可用于转运中连续即时监测病人血压,我们不必担心!”
  听到这,麻醉科主任松了一口气。于是麻醉医师给病人停药,待病人复苏。半小时之后,病人连接CNAP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从手术室转运到一楼进行CT检查。
  CNAP是此次转运过程中唯一能够进行携带并给予病人血压此重要基本生命体征参数连续动态准确实时监测的设备,这也是麻醉主任做出让步的最大原因
  CNAP自带电池,其设计专门考虑了方便转运的功能,国外很多急救车都配备了CNAP
  转运途中,CNAP监测到病人体征参数较稳定。经CT检查病人未出现脑出血情况。回到手术室内,手术得以正常进行。
  手术过程中,进行了CNAP与有创血压监测的比较,左手连接CNAP,右手用有创穿刺,结果显示,两者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CNAP监测结果即时准确。见案例图片:左边为监护仪上的有创血压监测:118/78(83),右边为CNAP无创连续血压监测:112/81(92)。
  手术结束后,麻醉科主任对CNAP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于这种特殊情况,考虑到病人生命体征很不稳定,以及术中出手术室可能造成的死亡风险需要由麻醉医师全权承担,若没有CNAP这套连续血压监测设备,今天这种状况,我是绝对不会允许病人出手术室进行CT检查的。幸好今天有CNAP,帮到我们的大忙了。”
  万幸!今天是本院麻醉科第一次使用CNAP,没想到就帮上大忙了。

 

 

 

    案例总结:对于需要立即转运进行深度检查或治疗的患者,CNAP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能很好地帮助医护人员和麻醉医师监测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同时也减轻了麻醉医师的风险和心理负担。(关键字:CNAP,转运)

  【后记:众所周知,大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脑血流占心输出量的12﹪ ~ 15﹪;由于颅脑手术可能造成脑出血等危及生命安全的危急情况,所以对于病人连续动态的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脑科医院的麻醉科,90%以上的手术患者都会选择有创穿刺来得到血压监测的连续数据;然而,相比起普通监护仪上的无创间隔血压监测技术,有创血压监测技术需要无菌环境且会带来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如:血栓、动静脉瘘等。特别地,当出现病人颅脑大出血等需要头部CT扫描诊断从而精确出血病灶并加以干预的特殊情况时,病人的即刻转运和在转运过程中获得连续动态的实时血压数据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因此CNAP的“适于转运”功能非常周到、体贴!】

案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