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

心脏病患者术后身亡 源为医生起搏器植入跑偏

时间:2014-10-13

 

  “转院安装心脏起搏器,没想到却将母亲送上了死亡之路,心脏起搏器植入跑偏戳伤了肺部,最后导致病人死亡。”最近,一则《心脏病患者术后身亡 源为医生起搏器植入跑偏》的新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死者的亲属称,心内科的医生曾找到他们说:“安起搏器时针跑偏了,戳到了肺部,家属有什么需要可以提”,所以他们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小小的起搏器植入手术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什么是起搏器?
  要说什么是起搏器,我们可以类比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我们要动动手指、动动胳膊时,是在自身意识支配的情况下这些部位才会动。那当我们晚上睡觉时心脏会不会不跳了呢?指挥心脏跳动的地方在医学上叫做窦房结,它不受意识的调控。无论吃饭、睡觉,它都会指挥心脏24小时不停止的规律跳动。如果指挥部发放指令的网络系统出现故障,那么我们的心脏虽然能收缩,但是没有指令,它就不能收缩。心脏起搏器是由电池和集成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器,能按要求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替代心脏的起搏点,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通俗一点讲就是集成电路板,它可以根据需要发出一个电指令,通过这样一个导线把它传到心脏里面,让心脏跳动。

 

起搏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起搏器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上百年前,经过动物实验等一系列的研究,真正把它作为一个产品植入人体内,是1958年由一名瑞典医师完成的。从此起搏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最开始起搏器的发明是用来治疗心跳过慢的。因此这一类的起搏器,应该说是起搏器家族里面的老牌正规军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起搏器家族里面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成员。比如说有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植入心律转复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前者这种起搏器是通过发放比恶性心律失常更快的信号来终止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器是通过帮助心脏收缩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高达30%的CRT患者未能在植入起搏器后真正受益
  起搏器的植入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的问世是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其有效改善了房室(AV)室间(VV)及室内的收缩不同步性,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CRT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降低病死率,但仍有高达30%的晚期和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能从中获益,主要归因于CHF患者潜在疾病的生物学和基因的变异心肌瘢痕位置大小靶静脉缺如起搏电极位置不佳或移位CRT硬/软件未动态优化药物或心理干预缺位等诸多差异所导致的CRT术后的不应答或应答不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RT间期优化可以提高部分患者对CRT的应答率。

 

CNAP在CRT优化中的应用
  Butter及Geldorp等学者先后使用手指检测血氧饱和度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研究发现,这种方法能识别CRT中房室间期变化引起的主动脉脉压的变化,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是一种较为简单无创的优化方法。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技术的CNAP每搏/即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是新一代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其最大的优势是:不仅仅提供无创连续血压参数,也提供无创心排量CO和无创PPV液体参数;特别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优化中能够通过其连续、动态、无创心排量的监测优化起搏器的植入,从而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改善病人的预后能力。在沈阳军区医院心内科的临床跟台中,主任和护士长纷纷对CNAP其连续动态无创心排量在优化起搏器植入手术中的临床价值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准备开展此方面的课题来进一步挖掘CNAP在心内科的更多更有前景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