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国麻醉医生调查:中国高危手术中,忽视了极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和管理?

时间:2014-10-31

 

中国麻醉医生的调查结果
  最近发表的2011年的荟萃分析报告, 作者研究了最近20年来将近30个在血流动力学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目的性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措施能够减少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我们还没有达到“对高危麻醉手术患者建立起一致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的临床准则”这一水平。
  中国华西医院麻醉学和转化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与加利福利亚州大学麻醉学相关研究者,共同合作,在权威杂志JBR《生物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题是:关于中国麻醉医师对于高风险手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的现状研究。
  论文揭示中国麻醉医师在高风险手术中:
1、麻醉医师的大部分(88%)靠临床经验来进行病人输液的管理,在这大部分的麻醉医师中,其中80%依赖于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指标;
  2、在中国,麻醉
医师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没有足够重视,特别是高风险外科手术患者中用于液体管理的动态血流动力学参数,如:PPV(脉压变化率),SPV(收缩压变化率)和CO(心输出量)的监测。
  3、只有13.3%的中国麻醉
医师对CO进行监测。有趣的是,几乎所有被调查的麻醉医师(94.3%)都同意“对于高风险手术患者,保持组织器官的氧运输正常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点,四分之三(75.7%)的被调查者均认为心输出量监测是有益患者的指标。
  既然这些参数如此重要,为什么中国麻醉
医师却不够重视呢?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
  1、当问到那些被调查的中国麻醉
医师:为什么在这类高危手术人群中没有把CO心输出量监测作为常规监测项目?他们说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CO心输出量的监测方法都必须进行穿刺,对患者的侵害过大。这就是导致在中国做高风险手术中未能进行CO监测的主要因素。
  2、此外,约70%的被调查的中国医院没有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具有清晰的指导准则。因为没有确定围术期血液动力学优化的价值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在此类患者中对CO的监测。
  3、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PV和SPV通常是从有创动脉压而获得的动脉波形(现在也可无创测量)。优化此类参数已经与减少住院天数和降低术后器官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而目前PPV,SPV和SVV很少用于中国的高风险手术病人中的实践中

 

CNAP--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和液体管理临床优势
  CNAP是新一代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其优势是:不仅仅提供无创连续血压参数,也提供无创心排量CO和无创PPV液体参数,其特别适应于高风险手术患者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能降低病人的死亡风险(准确及时反应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液体容量状况)、减轻医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无创性--不需要进行穿刺),也适应于中、低风险手术中减少并发症,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因此,CNAP在中国高危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随着CNAP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久的将来,中国医生在手术时将CO心排量、PPV和SVV作为临床常规监测项目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高风险手术”有哪十种?
  【在2011年卫生部报告中曾指出,2010年,在中国进行的1800万重大外科手术中,有将近2万患者被认为是高风险患者。】

 

高风险手术并发症的严重性?
  【根据Pearse等人的研究,虽然高风险手术只占英国整体麻醉手术中的大约12%,但是高风险手术的死亡率却占据了每年围手术期死亡的80%。】

 

如何改善高危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众多学者研究证实:血液动力学监测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可改善病人预后,减少病人在医院停留的时间,降低高风险患者的并发症。】
  为什么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如此重要?以一台车为例子,其行驶速度主要由汽车发动机、行驶路况以及汽车的油量这三个主要因素决定;那么改善高危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其围术期死亡率,需要从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和液体管理有关的方面加以控制,如:心脏(相当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发动机)、血管阻力(血液流动过程中的“路况”)和液体容量(回心血量、有效的血循环量)。与此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包括: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血压(SBP、DBP、MAP)、外周血管阻力(SVR);液体管理监测参数:PPV(脉压变异率)、SVV(收缩压变异率)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优化有助于高风险手术患者,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