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Narcotrend对围术期中风监测有重要意义
中风(Stroke)也叫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围术期中风致残率高
脑缺血性脑疾病又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同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大约分别占卒中总数的65%和35%。
中风在非心脏手术发生率较低,在心脏、颅脑、颈部血管手术发生率高,是一种严重的围术期并发症,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大多数发生在术后第2天,只有5.8%的病例发生在术中。
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大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其中以血管增厚、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栓塞和动脉壁外受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原因。不稳定斑块更易破裂出血、脱落,是导致急性脑梗塞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
中风主要发病机制是血栓
中风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手术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注解1)、炎性机制(注解2)及低灌注或低血压、栓塞起着协同作用有关。围术期脑梗死大多数是血栓性的,并且在病人离开麻醉恢复室后发现。
围术期发生脑梗塞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癌肿患者也可能系肿瘤碎块脱落形成癌栓。血栓形成有三个条件:第一,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血液中第Ⅶ因子,从而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不溶解的稳定的纤维蛋白。第二,血液缓慢,漩涡状的血液可损伤血管内膜。第三,血液的凝固性增强,最常见于有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患者。此外,老年人的血小板粘集性增强,内皮细胞的前列腺环素生成减少而纤维蛋白溶酶系统活性减弱,随着年龄的老化,血管内膜粗糙、凹凸不平,故老年人易形成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其脑动脉管壁硬化,内膜粗糙,管腔狭窄,也易形成血栓。术中血压的波动、手术牵拉、应激反应等刺激可能促使血栓形成或使已形成的血栓脱落,围术期应注意降低患者的血粘度,术中适当扩容既可保持脑内一定的灌注压又能稀释血液,降低血粘度。
【注解1】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内皮细胞不仅仅是血管腔内的一层防护细胞,而且还能分泌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生理状态下能调节血管壁紧张度、抗炎、抗栓、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保护作用。当其受损或激活时,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血管紧张度、血管炎性改变、斑块易损及血栓形成。因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内皮功能障碍进行检测及逆转性治疗,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及治疗趋势。
【注解2】炎性机制——炎症的血管反应和白细胞反应都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作用实现的。急性炎症反应中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和白细胞渗出的发生机制,是炎症发生机制的重要课题。有些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内皮,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
中风易感因素【6】
1、年龄:65岁以上的病人围术期中风发病率增高。
2、有中风史的患者。
3、房颤。
4、血管病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
5、糖尿病。
6、停止他汀类及其他降脂类药物可增加中风的风险。
7、低血压:低血压加重了栓塞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尤其是在手术后更为重要。与基础血压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30%在统计学上与中风有着显著的关系(p=0.001),并且低于这个阈值每持续1分钟就可导致中风的风险增1.3%。
8、Beta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应用beta受体阻滞剂增加了非致命性中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风险。
9、停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制剂:围术期停止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剂可以加剧手术诱发的高凝状态并且增加了中风的危险。
10、手术类型:非心脏手术发生率较低,在心脏、颅脑、颈部血管手术发生率高。
11、手术体位:体位性低血压及颈部过度屈曲导致了脑血流减少并且潜在地加重了血栓栓塞。
围术期中风的早期管理
围术期中风比我们通常认识的要更常见。通过早期监测来提高认识,管理易感因素会改善结果。对于围术期显性和隐性中风还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认识其发生率、病理生理学、预防和治疗。
早期管理的重要性就是识别高危病人并且早期诊断。(1)纠正气道梗阻,改善低氧血症(2)血压监测,控制血压(3)持续脑电监测(4)处理发热(5)预防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6)溶栓:个体化溶栓。
围术期血压的管理,有研究表明血压自动调节功能的平均下限是大约70mmHg,也就是高于通常教科书所说的。然而,自主调节的下限有着巨大的个体变量,从41-113mmHg。通常的做法就是维持平均动脉压或收缩压在基础值的20%以内。在健康病人,围术期血压与术前基础值相比降低25-35%。
Narcotrend对围术期中风监测有重要意义
围术期EEG监测的价值除监测麻醉深度外,还可以用于监测术中特别是麻醉下无意识的病人全脑或局部脑缺血、缺氧的发生,用于脑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控制性降压等,监测脑的功能、灌注和代谢情况的改变,预测转归。
Narcotrend已获临床普及应用。Narcotrend自2010年从国外引进以来,国内ICU、手术室、脑外科、神经科、急诊科等已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精确、无创、操作简单、耗材成本低的特点。
Narcotrend通过采集头部任意位置的原始脑电,并将脑电进行时域、频域分析,通过多元分类算法得到NT阶段(A-F)和NT指数(100-0),持续动态量化脑电及意识深度,可用于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除此之外,Narcotrend还可以用于围术期中风的监测,尤其是监测术中麻醉下无意识的病人全脑或局部脑缺血、缺氧的发生,监测脑的功能、灌注和代谢情况的改变,预测转归。同时,由于Narcotrend还具有双通道版本,可为术中左右脑半球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大脑皮层对缺血缺氧的变化很敏感,EEG记录了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作为脑皮层生理状态的指标【2】,它反映了脑血流量降低或神经元损害的程度,是大脑皮层功能障碍高度敏感的指征【3】。当血流灌注不足时,最常见的是同侧幅度下降或出现低频活动【5】。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术中EEG长程持续监测的首要目的是检查在可逆间断脑功能异常的出现,其次是了解针对大脑的治疗效果、评估预后【4】。
因此,Narcotrend对积极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信号,提前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转归,对于其临床治疗、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残障程度、预防复发都有重要意义【1】。
参考文献:
【1】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微栓子监测的相关性研究,刘中杰,宁夏医科大学
【2】神经系统临床点生理学(上)神经病学,刘秀琴,第2卷,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3】动态脑电图在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王凌,临床神经电生理杂志,2005
【4】对30例重症脑梗塞患者动态脑电监测的研究,武祺,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2
【5】术中脑神经功能的监测发展,王保国,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2008
【6】术中脑卒中,宁夏人民医院西夏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