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欣赏】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BP)比较,CNAP监测结果高度准确
导读:该研究通过在围术期同时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和有创连续血压监测(IBP)方法实时监测病人的连续血压,通过将二者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评估CNAP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二者的监测结果进行血压波形图、血压变化趋势、统计学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临床验证说明CNAP的监测结果与IBP结果是一致的,均可以监测病人的每搏连续血压,而且CNAP监测结果高度准确,具有很好的临床适用性。
原文献:Sackl-PietschE., Continuous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shows high accuracy in comparison to invasive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J].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Mur, Austria, 2008.
1 研究背景介绍
来自奥地利和德国的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显示:82%的外科住院手术采用无创间隔式血压监测,而且这一部分中25%的病例,特别是一些可预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和需要有创测压的病人也还是采用无创间隔式测压方法。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推荐指南特别要求:无论病人是否需要反复的血气分析,都必须进行连续的血压监测。
而剩余的18%的外科住院手术则采用有创的血压监测,其主要针对性地用于可预测的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病人。但是,在这18%的有创血压监测病例中,其中26%的病例进行有创插管仅仅是为了实现连续血压监测(并没有血气分析的需要)。对于这一部分的病人来说,有创血压监测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方法,既导致病人痛苦,又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有可能,须采用无创监测来取代有创监测。
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围术期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上臂袖带间隔测压,20%以上的低血压未被发现,另外20%的低血压发现被延迟。这样的监测结果将会阻碍临床的及时处理,甚至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全面监测,无创间隔式血压测量方法并不能满足临床监测的需求。
因此,这里看似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临床大量的病例需要进行连续的血压监测,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连续血压监测的有创动脉内置管监测方法由于有创的局限性(对病人身体额外创伤、操作要求高)和相关风险,在实际临床中仅适用于少数病人,在多数情况下,麻醉医师更倾向于使用安全、无风险的方法(例如无创方法)来实现连续的血压监测。最新的无创监测技术--每搏/即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正好可以完美地解决这种矛盾。CNAP的出现可以为麻醉医生提供一种最佳的血压监测方案:既能够实现连续血压监测,又不必承担动脉内置管会引发的不合理风险和额外负担。
2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围术期同时使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CNAP)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IBP)进行对比,评估CNAP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病人均同时采用有创血压监测和CNAP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两种方法(有创血压监测采用美国爱德华EdwardsLife Sciences Pressure Monitoring Set;CNAP使用奥地利CNSystems公司生产的CNAP Monitor 500i)。15例手术病人,其中7名女性,8名男性,年龄从33岁到82岁,平均年龄71岁,ASA分级为I-III级(I级1例,II级12例,III级2例)。
CNAP是一个完美的无创监测方案,双指套传感器测得相对血压变化,然后根据整体化的上臂袖带装置的初始读数转换为肱动脉绝对血压值。在这个测量对比中,如图一所示,涉及三个测量位置(CNAP指套、CNAP上臂袖带和IBP的导管),不同生理测量点的血压基础值和波形存在差异,这也说明CNAP和IBP的监测存在系统差值。当CNAP与IBP血压读数进行对比时需要考虑这个事实。
图一:在①肱动脉,②桡动脉,③信号采集点
三处的血压波形和幅度不同,因此三者之间存在基础差值。
FDA推荐的美国医疗器械监测协会AAMI-SP10也充分地报告了间接血压测量(NBP)和IBP的差异。通过对330例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IBP测压和NBP测压的收缩压平均差值为0.8-13.4mmHg,标准差(SD)为0-13.0 mmHg;舒张压平均差值为0.8-18.0mmHg,标准差(SD)为0-10.2 mmHg。
4 研究结果说明
4.1 血压波形图对比
图二为CNAP血压波形和IBP血压波形的直接对比,第一张图是在血压稳定状况下的一段记录,同时对比了CNAP和IBP的波形图。箭头朝上表示血压呈上升趋势,箭头朝下表示血压呈下降趋势,反映不同血容量体积状况。第二张图显示的是在围术期病人血压变化过程中,CNAP和IBP波形图对比。
该研究结果说明,CNAP与IBP的动脉压力波形相关性良好;而且,无论是血压稳定的情况还是血压波动的情况下,CNAP与IBP相关性均表现良好。
图二:围术期CNAP波形图(实线)与IBP波形图(虚线)趋势一致
4.2 血压的变化趋势对比
如图三,在一例时长约25分钟的整形外科手术中病人出现了短暂的血压波动,我们清晰地观察到CNAP显示了与IBP一致的血压变化趋势,并且CNAP与IBP的血压差值在NBP和IBP的系统差值内。
CNAP与IBP的动脉压力波形图和趋势图比较结果表明,CNAP与IBP一样能够即时发现血压的快速波动和变化,CNAP监测与IBP监测方法一样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图三:在时长约25分钟的麻醉过程中,分别比较CNAP(实线)
和IBP(虚线)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趋势
4.3 监测数据的箱线图对比分析
如图四所示,用箱线图分析CNAP和IBP所监测15个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差值的分布情况。箱线图分析结果显示,CNAP的监测结果是非常可靠的:CNAP与IBP的监测结果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值平均值和标准差与FDA推荐的系统差值是一致的。
图四:箱线图分析显示CNAP和IBP所监测的15例病人平均动脉压差值;箱线图纳入了排在中位50%的数据,水平线为中位数;箱线图的上沿线和下沿线分别为上四分位数(75%)和下四分位数(25%);垂直线两端包含了排位在5%-95%范围内的平均动脉压差值
4.4 散点图对比分析
对15例病人监测所得的75485组数据分别计算CNAP与IBP的平均动脉压差值,绘制散点图,结果如图五所示。根据分析结果可知,CNAP和IBP两者监测结果的血压差值并未随着血压值(平均绝对值)增大而增大(或减小),这两种监测方法的血压差值在全程监测过程中是相同的。对比CNAP和IBP,CNAP监测的血压数据也不会在高血压和低血压区域出现偏离,这也说明CNAP在手术全程中的监测结果均是准确可靠的。
表一所示CNAP和IBP的平均差值和标准差在二者基础系统差值的范围内,并且量化说明了CNAP与IBP比较,数据准确度高,具有高效的临床适用性。
图五:所有已监测数据点的平均动脉压差值(CNAPvs. IBP, n=75485)散点图(mmHg)
表一:CNAP与IBP所监测个体的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和平均动脉压差值,并计算出个体和总体血压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mmHg)
5 小结及展望
本研究结果证明,与IBP比较,CNAP监测结果高度准确,也具有很好的临床适用性。CNAP如同无创血压监测的“金标准”—上臂袖带间隔测压(NBP)一样,能够无创、准确地监测病人的血压;而且临床验证说明CNAP的监测结果与IBP的监测结果是一致的,可以监测病人的每搏连续血压。因此,CNAP是一种最佳的血压监测方案:既能够实现每搏连续的血压监测,又不必承担动脉内置管会引发的不合理风险和额外负担,满足麻醉医师的临床监测需求,保障病人的安全,将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更多的医疗安全相关资讯或案例,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医疗安全】,微信查找“医疗安全”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