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P无创连续每搏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由于麻醉学、输血、输液以及手术方式、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剖宫产低血压发生率高达80%,危及产妇生命健康】
对于剖腹产手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麻醉。目前,临床上进行剖宫产手术多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 (EA)、腰麻-硬膜外麻醉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CSEA)、静脉麻醉 (IA) 这三种麻醉方式。其中腰麻-硬膜外麻醉,以其起效快、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且硬膜外置管可以延长麻醉时间并给予产妇术后镇痛等优点成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然而,CSEA麻醉后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高达80%[1],容易引起或加重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晕厥,长时间低血压还会引起胎盘灌注降低,导致胎儿宫内窘迫、酸中毒等,危及母婴的安全。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预后。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而麻醉导致的低血压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
因此,剖宫产术中严密监测产妇的血压状况至关重要,如果能监测每搏连续血压,就能第一时间发现血压的变化,及时提醒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血压过低对母婴造成的危害。
【低血压产生的原因】
在临床剖宫产手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它不但会严重影响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影响母体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而且会影响产妇子宫的血液供应,引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研究表明麻醉中低血压的发生与体重指数 (bodymass indxe, BMI)、年龄和感觉神经阻滞高度有关[2]。孕妇术中低血压还有如下原因:
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孕妇仰卧时,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甚至腹主动脉,引起回心血量减少,致使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2、CSEA后,交感神经阻滞,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周围阻力下降,血液积于周围血管系统,静脉回心血量减小,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3、麻醉后子宫周围肌肉组织松弛,加重了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静脉回流进一步减少,进而加重了麻醉后低血压。
【CNAP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杜绝剖宫产低血压漏检,确保产妇安全】
因剖宫产低血压发生率高达80%,若不能及时监测到产程中严重低血压的发生,将危及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已有众多文献证实,奥地利CNAP无创监测系统,不仅无创,而且兼有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全面监测到剖宫产中低血压的发生,并同步提供即时的CO、PPV、SVV、SVR等,从而能让医护人员即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CNAP能满足围术期血压监测对 “连续、无创、准确、操作方便” 的需求:
1、目前,围术期血压监测以无创血压监测居多:据国外权威机构统计,由于并发症多或感染风险高;患者感觉疼痛;成本高昂和耗费时间等,有82%的外科手术不使用有创动脉血压测量。
2、无创间隔血压监测存在“盲区”:38%的低血压发作没有检测到;22%的低血压发作很久后才识别;低血压出现一分钟,术后一年死亡风险升高3%。因此,麻醉学者对每搏 (beat-to-beat)、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的需求增加。
3、无创间隔血压监测未能提供更多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压趋势、动脉血压波形 (实时连续的血压波形)、PPV (脉压差变异率)、CO (心排量)。
由于麻醉后会引起的外周循环阻力下降、动静脉扩张引起的相应区域容量血管床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和血压下降。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CNAP每搏/即时/连续无创血压及全面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进行真正的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CNAP不仅能以无创的方式监测每搏连续血压,还能监测引起血压变化的因素CO、SVR等参数。剖宫产整个手术过程中利用CNAP监测产妇的连续每搏血压及全面的血流动力学。当血压下降的时候,可根据MAP、CO、SVR等参数有针对性的给药,确保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产妇的血压稳定或略高于正常水平,从而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并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Saravanan S, Kocarev M, Wilson R C, et al. Equivalent dose of ephedrine and phenylephrine in the preventionof post-spinal hypotension in Casarean section [J]. Br J Anaesth, 2006, 96(1):95-99.
[2] Brenck F1, Hartmann B, Katzer C, et al. Hypotension after spinal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using an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J]. J Clin Monit Comput, 2009, 23(2):85-92.
[3] 顾方,杨苓. 86 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吉林医学, 2013, 34(19) : 3849-3851.
更多的医疗安全相关资讯或案例,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医疗安全】,微信查找“医疗安全”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