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

【拒绝疲劳】关爱医生:2017年迄今已发生13起医生猝死事件

时间:2017-07-21

  近几年,医生过劳、猝死事件频频发生。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高度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目前医生已成为十大猝死高危职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年初到现在,已发生13起医生猝死事件:

  • 1月9日凌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一名麻醉科医生,在值班过程中猝死,年仅28岁;

  • 1月10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沈强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2岁;

  • 2月10日,河北省某县医院年一名医生因劳累发生猝死,曾连续24小时上班,年仅39岁;

  • 3月26日,江阴市一名毕业一年的邓姓麻醉医生,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离世;

  • 4月5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生卢景宁在家午睡后猝死,年仅37岁。

  • 4月16日,南宁市中医院一名吴姓年轻医生猝死,还不到30岁;

  • 5月6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消化内科一冯姓女博士下夜班后突发猝死,年仅34岁。

  • 5月10日,临沂市平邑县中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彭英雨突发疾病猝死,年仅37岁;

  • 6月10日,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罗斌主任值完夜班后猝死;

  • 6月28日,浙江邵逸夫医院规培麻醉医生陈德灵猝死在宿舍,年仅26岁;

  • 7月9日,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名医生因过度劳累猝死,年仅32岁;

  • 7月9日,三台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戴志辉值完班回家休息过程中猝死,年仅44岁。

  • 7月18日21时,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董阳阳医生,在夜班后连续加班做完两台手术才休息,因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由于医生从事的是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高技术、高风险职业,其职业特殊性决定医生承受的工作压力高于一般人群。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休息不好,长期过度的劳累,引发人体心衰、肺衰、肾衰、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病症造成的猝死。

  医生的工作现状急需高度关注。接下来我们就具体从职业压力、工作时间、健康问题、医疗暴力四个方面来了解我国医生的工作现状。以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

 

【医生职业压力】

  2015年5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如图1所示。

图1.医生职业压力

 

【医生工作时间】

  2014年调研统计结果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40小以内,如图2所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到60小时之间的医师中,25岁到35岁的医师占47.56%,36岁到45岁的医师占34.66%,46岁到60岁的医师占17.70%。在参与调查的三级医院医师中91.81%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二级医院医师中79.38%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一级医院医师中66.67%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如图3所示。

图2.医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间

 

图3.各级医院加班情况

 

【医疗暴力】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伤医事件频发,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根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02月26日07版报道数据和官方网站统计医师受到恶性伤医事案件总数,如图4所示。

图4.恶性伤医事件

 

  日前,针对伤医事件一再出现,国家卫计委在《严密防控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中指出,医院应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全面开展实名制诊疗,提升医疗质量,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保证患者安全。二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应当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建立应急安保队伍,开展安检工作,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监控设备。医院应当建立诊区管理制度,指定专职人员或者兼职人员负责门急诊的诊区管理,实行住院患者探视实名登记制度,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出,维护正常诊疗秩序。

 

【医生健康问题】

  早在2010年卫生部门曾做过一项调查,在4032名受访医师中,1/4患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师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师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肥胖、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医院在单位体检过程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医师在超负荷地拯救患者生命,他们付出的除了医术,还有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

 

【医生都过劳死,还有谁能来救死扶伤?!】

  医生猝死事件一再发生,从年初到现在,已有13位医生猝死。

  年纪轻轻就“过劳死”,留给家人无尽的悲伤,对家庭和社会来讲,都是极大的损失。医生本是最懂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职业,也最该懂得合理规划作息时间,调整身体疲劳,却不幸在工作压力下,无法自主调节身体,导致生理规律紊乱、缺乏充足的休息,最终因过度透支身体而倒下。

  每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都是难以挽回的悲剧事件。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生的教育成长周期较长,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进修、训练,而且医疗领域变化很快,医生要养成终身持续学习的习惯,方可避免掉队。可见,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意味着高额投入和机会成本,如果过早离世,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则会造成巨大损失。

  医生为人类社会的繁衍存续、抗拒疾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医生职业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可谓是执业时间越长价值越大。然而,这些“过劳死”的年轻医生,尚处于事业的开始阶段,就不幸离世了,而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都因此过早失去了。

  造成年轻医生频频“过劳死”的现实背景,乃是我国医疗资源长期投入不足,医护人员短缺。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繁忙,医生每天要接待数十位、上百位患者,一天要做十几台手术,很多人都是连轴转,通宵工作、持续工作数十小时、“黑+白+黑”等已然常态化,根本停不下来,难以获得充足的休息调整时间。

  近年来,媒体经常报道医生疲劳工作的新闻,虽然很感动人,却也发人深思。社会不能仅停留在感动、点赞阶段,要拿出切实措施,解决医护人员短缺、工作强度过大、超负荷等问题,比如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加快分级医疗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劳动法规、提高医疗科技化水平等,还要杜绝随意加班、超时工作,保障医护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希望每位医生能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请善待自己!医生都过劳死,还有谁能来救死扶伤?!请参见麻醉版《夜班养生秘笈》

  人的生命健康需要医生的保驾护航,医患之间更需要互相信任。在看到我国医生的实际客观工作现状后,愿社会多点理解、多点感恩、多点关爱。

 

 

   更多的医疗安全相关资讯或案例,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医疗安全】,微信查找“医疗安全”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