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专家共识】麻醉恢复期应常规动态监测患者容量状态

时间:2019-01-11

麻醉后监测治疗——PACU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作为麻醉科的独立医疗场所,在国内一般称为“麻醉复苏室”,它是刚结束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ICU、直接出院前提供监测与治疗的医疗场所。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和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情绪躁动等不稳定状态,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设立PACU尤为关键。

 

最新版《专家共识》强调PACU重点监测指标

PACU应与手术区域紧密相邻,方便患者术后转运;需要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设备,给患者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合,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

在《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017版》一书中指出——对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除了应记录其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和通气量等基本生命体征信息之外,在PACU内尤应加强下述四种情况的观察与记录:

1、呼吸功能:苏醒和恢复早期应监测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尤其是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道通畅状态;接受人工通气和可能出现由药物导致通气不足的患者,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 

2、神经肌肉功能:对使用了神经肌肉阻滞剂和合并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患者,应评估神经肌肉功能。评估神经肌肉功能首选物理检查,必要时可以使用肌松监测仪。 

3、体温:低体温是苏醒和恢复早期的常见情况,应注意测量体温,尤其应该警惕小儿体温异常(包括低体温和体温升高)。 

4、容量状态和液体管理:应常规动态监测和评估围手术期的容量状态和液体管理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液体治疗。血液制品的使用参考相关指南,尤其应当避免随意性输注。

在患者的容量状态监测和液体管理中,与传统静态指标(CVPPAWP)相比,动态容量反应性指标(如PPVSVVSPV)准确有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静态指标,临床上对其监测也越来越受科室关注和运用。点击往期推文《液体管理新指标--无创PPV可查阅BJA等权威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

有关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的全文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低成本、高准确性的容量状态监测

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传统监测容量状态的方法需要做有创穿刺,该方法操作复杂、耗材昂贵,而且不适合复苏室这种需要短时间内快速出数据的使用情境。综合考虑操作难度、数据准确性、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越来越多大型三甲医院选择像奥地利CNAP这样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的连续血压及容量状态的监测。

使用CNAP将更好地帮助PACU实现低成本的液体容量管理,确保循环系统稳定、进行个体化的液体治疗,避免随意性输注血液制品,改善患者预后。

 

 

 

更多的医疗安全相关资讯或案例,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医疗安全】,微信查找“医疗安全”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