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手术】最新风险评估模型与最精准的监测手段
本期介绍即将发表在《Anesthesiology》2019年6月刊的一篇研究性文章(该文章电子版已可以在Anesthesiology官网上提前阅览),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科手术风险分级模型”。在围术期间,为降低儿科手术风险,有必要针对儿科手术过程进行全面的精确监测,比如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呼吸、循环等,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
儿科手术风险分级模型
对于手术风险的分级模型,医学界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和更新。在过去的十年里,多个研究小组针对成人围手术期主要事件(包括死亡)的预测开发了风险分级模型,以加强医生和患者家属的风险讨论,改善资源分配。
通常情况下,手术分类以手术部位(即胸内、腹膜内)或外科专业为特征,按固有风险分组。而事实上,儿科术后死亡率主要是由患者和麻醉相关因素引起的。在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支持下,对于儿科手术人群,研究组也开发了类似的风险分级模型。
该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使用的风险分级模型。通过整合患者并发症和内在手术风险,改善了儿科风险分级,准确评估围手术期风险。运用相关的儿科风险评分来预测新生儿、婴儿和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儿童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将有助于患者、家属和医生之间更全面的讨论,并可用于进行成本分析和资源分配。
该研究新进展
在最初的预测模型中,评分项目包括患者的年龄、是否存在肿瘤、外科手术的紧急程度、并发症和危重病的特征。通过一个大型队列实验,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儿童死亡率方面具有良好准确性;然而,该预测模型中没有包括手术过程的内在风险。
近期,研究组对实验进行修正并将成果发表在《Anesthesiology》。共分析了367,065例外科病例,儿科手术患者30天总死亡率为0.34%,非常之低。研究结果证明外科手术的内在风险与30天死亡率显著相关(p<0.001)。在无合并症和低风险的手术患者中,30天死亡率的预测风险范围是0%到4.7%;在高风险手术中,风险范围是0.07%到46.7%。(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该研究文献)
研究中使用2017年NSQIP儿科数据库对预测算法进行验证,可发现手术内在风险及合并症数量越高,患儿术后30天的死亡率越高。由下图可见,基于多变量模型的30天死亡率被显著的合并症危险因素的数量所影响,合并症数量从0到5不等。合并症包括:低体重(小于5公斤)、ASA III或更高、术前脓毒症、使用强心剂和依赖呼吸机。
2017年NSQIP儿科数据库数据分析
内源性手术风险对患儿术后30天死亡率的影响趋势
重视儿科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
为降低手术风险,精确把控麻醉用药至关重要。在儿科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监测必不可少。由于婴幼儿、儿童大脑发育未完全,麻醉用药过量对其大脑后期发育存在影响,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必备麻深监测实施精确麻醉。相关权威研究可查看往期推文《【梅奥医学中心】幼儿全麻手术--降低智商 or 降低行为与认知能力?》
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和研究,多篇国内外的权威文献证明:德国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Narcotrend可以精确监测婴幼儿、儿童患者的麻醉深度状态,指导临床精确用药。Narcotrend将患者年龄纳入系统算法、使用普通心电极片在头部任意位置采集原始脑电图进行分析。产品早已被许多国内麻醉医生熟知,在许多临床对比案例中,Narcotrend不仅可以对小儿麻醉进行有效监测,同时有助于减少用药及缩短复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