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华麻醉官网发布】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时间:2019-08-02

日前,中华麻醉官网发布了《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 下文简称《共识》 ) ,从术前评估及准备、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自体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等六大方面做了详细指导。

在手术室中,围术期血液管理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而做好输血评估、动态监测和不良反应预防,对于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十分关键。

该《共识》的提出,表明围术期血液管理至关重要。

其中“输血监测原则”中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和无创心排血量的监测,不应将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判断血容量的唯一标准”,这一点将会极大扩展输血管理的监测技术应用范围,一批类似奥地利CNAP的无创监测设备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

 

以下是该共识的相关要点:


围术期输血的监测原则

围手术期病人由于疾病本身或手术操作等影响,当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 ( 或 ) 血液成分明显变化时,输血治疗不仅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有利于术后恢复。对于输血的动态把控需要通过多种监测手段进行判断,《共识》针对围术期输血的监测原则表述如下:

A.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在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输血;

B.围术期应维持患者前负荷,但要避免全身血容量过高。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和无创心排血量的监测,不应将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判断血容量的唯一标准

C.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及酸碱平衡情况,以了解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


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

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往往被掩盖,不易观察和提早发现,并且还可能会被漏诊,应引起麻醉医生的警惕。在输血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并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针对输血不良反应,《共识》提出的治疗措施包括:

(1)首先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姓名和血型。采取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化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

(2)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和呼吸道通畅;

(3)抗过敏或抗休克治疗;

(4)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电解质、酸碱平衡

(5)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利尿等;

(6)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相关血制品或辅助用药,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血小板等;

(7)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8)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或换血疗法。

 

围术期必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奥地利CNAP

在整个围术期,良好的循环管理、平稳的血流动力状态、充分的组织灌注是术后病人迅速康复的保障,临床也越来越需要可连续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好设备。奥地利CNAP可连续监测无创心排血量和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提供临床解决方案,如今已在许多医院进行配置使用。CNAP具有操作简便、无需一次性耗材、准确性高等产品特点,90秒即可得到全部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利于临床进行低成本的液体优化、动态把控血压状况以及制定个体化目标导向治疗策略,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完善围术期血液管理。

 

限于篇幅没有转发《共识》原文,读者可以点击这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