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9权威发布】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

时间:2019-08-22

脑部并发症是围术期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明显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转归及远期生活质量。

2019年7月16日,在《中华医学杂志》上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国家睡眠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NAGA)、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多个权威组织,联合发布了《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下称《共识》。

此《共识》对老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焦虑和抑郁四大疾病围术期脑保护提出了建议。限于篇幅,仅对“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中管理”部分内容进行分享 ( 需要原文的老师请文末留言 )。
 

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中管理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17.7%)、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在中国,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和第三位的致死原因。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脑血管病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威胁。

(一)基于围术期脑卒中风险分级的术中监测

【推荐意见】对于高危手术和高危患者,强烈建议实施连续动脉压监测或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根据手术时间、创伤程度以及失血量、心功能状态等,决定是否实施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有条件时推荐行TCD、rSO2等无创脑监测技术,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二)术中预防急性脑卒中的麻醉管理策略

1.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

【推荐意见】接受四肢手术的患者建议选择区域麻醉来降低患者围术期脑卒中风险。

2.术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推荐意见】术中需要时建议使用艾司洛尔等短效β受体阻滞剂。

3.围术期血压管理

术中低血压较为常见。术中低血压与术后脑卒中明显相关,且脑卒中风险随低血压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因此术中血压管理是预防围术期脑卒中的重点,术中血压维持在基础值水平至基础值的120%之间有助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缩血管药物的使用有助于维持血压于理想水平。机械通气下指导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的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变异度 ( SVV )、脉压变异度 ( PPV ) 和灌注变异指数 ( PVI )。SVV或PPV>13%提示心脏前负荷不足,需要加快输液。非机械通气患者可使用液体冲击试验指导容量治疗,即在5min内快速输注3ml/kg ( 标准体重 ) 晶体液或胶体液,每搏量 ( SV ) 增加 ( ΔSV ) 超过10%为液体冲击试验阳性,可进行第二次液体冲击试验直至ΔSV<10%。过度依赖液体输注维持血压可能会造成液体过负荷,可单次或连续输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沙滩椅位等头高体位时患者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监测血压时应注意动脉压换能器零点应调整至外耳道水平。

【推荐意见】合理使用缩血管药物,行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脆弱脑功能患者维持术中血压在基础值至基础值的120%水平。沙滩椅位等头高位的手术建议术中行连续动脉压监测,并将换能器零点置于外耳道水平。

4.术中出血和输血治疗

【推荐意见】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将血红蛋白维持在70g/L以上,对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维持血红蛋白90g/L以上。

5.术中通气策略

【推荐意见】脑卒中高危患者应避免低碳酸血症。

6. 术中血糖管理

【推荐意见】术中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高危患者将血糖控制于7.8-10.0mmol/L之间。

 

CNAP在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正如上文《共识》中强烈建议的一样,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应实施连续动脉压监测或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SV、PPV、SVV等参数可进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CNAP不仅可以提供连续无创动脉血压数据还可提供CO、CI、SV、SVI、PPV、SV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更为重要的是CNAP无一次性昂贵耗材,在老年患者围术期间,可利用CNAP进行低成本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CNAP操作简单、参数全面、经济实用、40秒出数据等特点,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