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患者安全基金会APSF】发布新冠肺炎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建议
当前,中国已基本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扩散传播,但是随着国外防控的形式逐渐严峻以及输入型病例的日益增加,一线的医护人员仍然任重道远。对于疑似病例的临床检查、诊断甚至是围术期,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一定要到位,避免感染。 麻醉患者安全基金会(APSF)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围术期注意事项,强调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是重中之重,该建议基于以往病毒暴发的经验教训,对围手术期的安全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具体地说,这些措施是根据在卫生保健环境中减少SARS-CoV和MERS-CoV传播方面的成功和失败而得出的。APSF呼吁:医院领导针对围手术期制定相应方案,对怀疑或确认2019-nCoV感染的患者进行干预。 在围手术期,痰液雾化的过程是医护人员暴露的一个潜在来源。对于麻醉专业人员和重症监护人员来说,暴露风险最大的时间段主要是在插管和拔管过程中进行气道管理时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此外,个人防护装备(PPE)不足、PPE使用不当和手卫生不良是导致感染的潜在因素。我们建议所有患者在气道管理过程中提高实践标准,以减少分泌物的暴露。 勤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最重要的卫生措施,必须积极加以实施。含酒精的洗手液凝胶应放置在麻醉工作站或其附近。手部卫生应严格按照标准指南执行,特别是在脱下手套之后;接触污染区域后;在接触麻醉机、麻醉车或其内容物之前及每次与病人接触后(如体温计、鼻胃管的放置)。 应考虑避免在组织层面上无法完全遵守个人防护装备的“救援式”紧急插管。我们建议降低相关病例规划选择性或半选择性插管的门槛,考虑到无创通气的传播风险,我们建议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尽早直接进行气管插管。 应适当戴上一次性帽子,以减少接触可能接触到飞沫的头发而污染双手的风险。建议有接触危险的前线医护人员使用免洗长袖袍、护目镜及免洗全脸护罩。穿戴或脱下PPE前后都要洗手。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的气道管理建议
APSF对麻醉工作环境标准操作的建议
手部卫生:
个人防护设备(P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