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
发表时间:2020-06-24 点击:8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心房颤动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卒中。
正因为房颤的高发病率和危害大,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临床医生的重视。
在2020年6月6号世界房颤日同时也是中国房颤日刚过去不久,中华医学会又于6月14号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布了最新版的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1],足以可见我国最权威医疗专业学会对心房颤动在全国范围的诊疗重视,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篇幅所限,以下摘录该指南中的要点内容,需要指南原文的老师请文末留言。
许多疾病可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并增加心房颤动并发症。
目前已明确与心房颤动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肥胖、吸烟、酗酒,与心房颤动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病、甲状腺疾病和睡眠呼吸暂停。控制和治疗这些因素可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根据症状特点、体格检查、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可明确心房颤动的诊断。心电图:心房颤动的确诊必须有心电图证据,其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频率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整。1. 心房颤动应与其他不规则的心律失常鉴别,如频发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伴有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可明确诊断。2. 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心电图表现酷似室性心动过速,应仔细辨认心房颤动波以及RR间距的明显不规则性。心悸、胸闷和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有一些心室率不快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无明显症状,偶然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原因做心电图时发现。正如指南中提到的,心房颤动有隐匿性和阵发性,造成极易漏诊的现象,同时心房颤动的确诊必须有心电图证据。而一旦心房颤动没有及时被发现,将会进行性加重乃至发生心脑血管一系列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虽然对严重的房颤有药物复律和电复律等治疗手段,但仍然无可避免地导致房颤患者得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如心力衰竭、中风等。因此,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房颤,及时进行诊疗干预是关键。在基层医疗机构,对上述高风险慢病患者和老年人,进行快速、简便的心电图筛查至关重要。【房颤早期筛查首选MyDiagnostick房颤快速检测棒】
MyDiagnostick是来自荷兰ABS BV公司的创新性发明,可帮助医生开展大规模的快速房颤筛查,捕获发病时的即刻心电图,1分钟确诊,即测即得;准确、快速、便捷,可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诊断。
在老年科、卒中中心、体检中心、社区医疗、内分泌(糖尿病)科、肾内科、心血管科、门诊及家庭护理等场景中都能普遍应用,即测即得。
欲了解MyDiagnostick房颤快速检测棒或咨询,请致电4001-666-808,期待您的来电!参考文献:【1】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6):465-473.